课程频道

学科组

首页 > 课程频道 > 立行 · 思考

立行 · 思考 返回上页

做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2014-03-18 23:02:17    SystemMaster    阅读 4162次

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想的芦苇。”这次淄博之行,对我来说,是一次精彩纷呈的思想之旅。一路上的高速论坛,有关翻转课堂的观摩课,还有专家的课堂点评和专题报告,都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在翻转课堂来临之际,语文课堂应该还要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摸索前进。在这摸索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固守传统等待改变,而是将翻转课堂的有益部分逐渐渗入我们的课堂,让课堂不经翻转,自有翻转之效。由此,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想,在以下方面,我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1.    问题设计

无论是用作课前预习的导学案,还是在课堂教学中,高质量的问题设计都是一节成功课堂的关键所在。如何才能设计出高效问题?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目标性。问题设计必须指向目标,同时要考虑到学科思维的培养,。

探究性。设计问题时,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③层次性。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能够回答和可以挑战自己的问题。

④生活性。肖教授多次谈到,问题设计要与生活相联系。马海燕老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都与生活联系很紧密,且很丰富,有对火车轨道的受力分析,赵州桥的受力情况,汽车在高速路上的运行。当学生计算出汽车要达到6400km/s的速度才能飘起来时,老师马上结合实际告诉学生,现实生活中汽车是达不到这个速度的,但火箭却可以,这就是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如此结合实际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除此,还要给学生留有质疑的空间,质疑既是对他们预习成果的检测,也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    课堂观察

老师执教的圆周运动一课中,充分体现出老师细致的课堂观察力。当看到有的同学在做题时遇到困难,老师马上走到身边进行个别点拨,当听到有的同学小声回答出正确答案,马上鼓励他站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细节充分体现出老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正是学生的引导者、助学者而不是主宰者的形象。可见,在课堂上,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既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及时指导,也可以对偶尔游离学习目标的同学进行及时的提醒督促,促进课堂学习的高效。

3.    课堂提升

翻转课堂强调在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提升。其实,这也是我们目前的课堂教学所应该关注的重点。如何才是提升而不是炒冷饭?一是问题设计要在学生质疑、释疑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师质疑,二是要关注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引导,三是要有规律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把零乱的思考整合起来,从零乱中梳理出规律,从现象的分析中剥离出背后的本质。

4.    教学语言

王义君校长曾经这样评价老师的教学语言:每一句话都是金子。我也从马老师的课堂中深刻感受到这一点。点到为止,应该是教学语言的最高境界。说多了,课堂就会拖沓,学生也容易走神;说少了,学生则没有听明白,没有效果。点到为止,就是在学生刚刚明白的时候戛然而止,留给他们自己回味的空间。课堂也会更精致,这是我最应该学习的。

    低头走路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还要经常抬头看天。同样是听课,肖教师却能够站在很高的角度全面评价课堂的得失所在;同样是讨论,很多老师都能够谈到独特的感悟;也同样是教学,有的老师却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有很多的新尝试……这些,都是淄博之行带给我的震撼。我在听课之路上重新认识了我们学校的老师们,也重新认识了自己。这,也是我的一种收获。所以愿意,从今天起,让读书,思考,学习,实践,反思充溢我的教学生活!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