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频道

首页 > 学生频道 > 学生风采 学生活动

学生风采 学生活动 返回上页

传统美术文化同样需要传承
2019-01-16 00:00:00    63级4班 宫方毅    阅读 3544次

社会的发展不仅仅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合作也越发频繁。在多元文化的今天,各地域的不同文化都在不断地碰撞融合中,但也正是在当下这种情形中,人们对我国的一些优秀传统美术文化却不太感冒,甚至有一些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一点着实堪忧。

其中,以国画和篆刻为例。

国画。自汉代以来,国画文化源远流长,绵延千年。题材丰富且涵盖面广泛,分类明确,技法多样,还有相当一部分能够体现出画家思绪和时代信息,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人物、山水、花鸟各类题材无一不生动传神,妙不可言;写意、工笔各式画法皆备神韵;皴、擦、点、染各类笔法尽显优雅高洁……真心用心学习国画的人,不论学习的是哪个类别,大多会有心静而平和、稳重而成熟、顾大局识大体等特点。

但是现在的人们又有多少是如此呢?多数青少年是被家长推去“强制”性地学习,这些人根本没有从心底里喜欢过画画,只是将其父母甚至其他长辈的期望强加于自身,不得已“修正”“重塑”进而达到所谓的“高雅”。此外,现今绝大多数人都选择去学习素描,认为素描中所讲究的明暗变化、构图塑性、空间对比等理论及其相关技法和知识体系更为完备。确实,在理论性和技巧上,关于这一认识我们毋庸置疑。但有一些人认为只有先学素描才能为学其他画种打好基础,这种认识我就不敢苟同了。就如陈丹青所说:“素描毁了中国人,毁了国画,如今还有谁愿意主动拿起毛笔。”他一句话不知道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尤其是被高考素描毒害的一群学生们。不是说素描不好,艺术分门别类众多,各有所长,但我们是否理性正确地看待它了呢?想想我国古代众多的国画艺术大师,有谁学过素描?谁不是直接学习的国画?所以学素描打基础这一说法是说不通的。虽说陈丹青的话有所偏激,但不无道理。我们的确应该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
    篆刻。在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篆刻便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不断传承、完善、发展,流派纷呈,各具特色。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对其进一步发扬书写了一部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看似轻巧随意,但却意味悠长,气象万千。但令人不悦的是,现今学习掌握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在学校甚至更加庞大的社交圈内竟无法找到多少会篆刻的。这样优秀而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实在不该落得如此下场。

其实,不论是国画还是篆刻,亦或是其他我国各民族的各类优秀传统文化都应该被重视起来,有多少手艺正在失传,有多少记忆已经被遗忘,作为中华大地的一份子,难道不会感到不安?难道不应该奋力保护传承经典吗?不仅仅诗词歌赋、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等文化需要保护与传承,传统美术文化同样需要传承,其重要程度绝对不亚于其它文化。


版权所有Copyright 1999-2016 威海市第一中学 鲁ICP备15001296号-1
地址:山东省威海市高技区文化中路75号 邮编:264200 电话:0631-5819545

鲁ICP备 15001296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202000201号